痛风——男士系列(五)
痛风在我国的患病率为3%左右,呈上升趋势;患者平均年龄为45岁左右,呈年轻化趋势;男女比例约为9:1;超过50%的患者为超重或肥胖。男性患者发病主要诱因为:饮酒(26%)、高嘌呤饮食(23%)、剧烈运动(6%)等;女性患者发病主要诱因为:高嘌呤饮食(17%)、突然受冷(11%)、剧烈运动(10%)。
西医阐述
痛风由单钠尿酸盐沉积晶体所致的关节病,与嘌呤代谢紊乱、尿酸排泄减少所致的高尿酸血症相关。至于人体为何出现嘌呤代谢紊乱、高尿酸血症,西医尚无法解释,所以亦无法治愈。
西医认定与遗传相关,但这无法解释我国是在2000年后、日本是在1980年后痛风患病率大幅提升的现象。
症状
以大趾、跖趾关节、足背、足跟、踝、指、腕等小关节肿胀,剧痛甚至痛不可忍,屈伸不利,反复发作,关节畸形等为主要症状。亦称痛痹、历节、白虎历节、风痹、白虎风。
病因病机
- 或因身大热,又突受风、或寒、或湿,热血得寒,凝涩于四肢经络所致;
- 或因饮食不节,过食生冷、膏粱厚味、暴饮暴食,劳伤脾胃;或因思虑伤脾;或因情志不遂,肝郁犯脾;气血亏损,湿痰阴火,流滞四肢经络所致;
- 或因风、寒、湿气,乘虚袭于经络,而致气血凝滞于四肢经络。
综上所述,现代人痛风发病率逐年提升的原因,包括:
- 炎热夏季,浑身热汗由室外进入低温空调房;
- 严寒冬季,衣衫单薄由高温空调房出到室外寒湿环境;
- 吃着火锅浑身冒汗,吹着低温空调;
- 食用冰镇啤酒、饮料、水果;
- 一年四季过食水果;
- 冬春季节,饮用常温矿泉水;
以上都是在生活水平提升后,人们养成的饮食、生活弊习。
中医辨证
- 湿热蕴结证:下肢小关节猝然红肿热痛、拒按,触之局部灼热,得凉则舒,伴发热口渴,心烦不安,尿黄,舌红,苔黄腻,脉滑数;
- 瘀热阻滞证:关节红肿刺痛,局部肿胀变形,屈伸不利,肌肤色紫暗,按之稍硬,病灶周围或有块瘰硬结,伴肌肤干燥,皮色暗黧,舌紫暗或有瘀斑,苔薄黄,脉细涩或沉弦;
- 痰浊阻滞证:关节肿胀,甚则关节周围漫肿,局部酸麻疼痛,或块瘰硬结不红,伴头晕目眩,面浮足肿,胸脘痞闷,舌胖质暗,苔白腻,脉缓或弦滑;
- 肝肾阴虚证:病久屡发,关节痛如被杖,局部关节变形,昼轻夜重,伴肌肤麻木不仁,步履艰难,筋脉拘急,屈伸不利,头晕耳鸣,颧红口干,舌红,少苔,脉弦细或细数。
治疗方案
- 湿热蕴结证:治宜清热利湿,消肿通络,参考方剂:二妙丸、三妙丸、四妙丸、犀角汤、当归拈痛汤等加减;
- 瘀热阻滞证:治宜活血消肿,清热凉血,参考方剂:加味四物汤、犀角汤等加减;
- 痰浊阻滞证:治宜健脾利湿,消肿利尿,参考方剂:除湿蠲痹汤、仓公当归汤、桂枝芍药知母汤等加减;
- 肝肾阴虚证:治宜滋补肝肾,养血舒筋,参考方剂:天麻丸、左归饮、六味地黄丸、乌鸡白凤丸等加减。
古人阐述
《格致余论·痛风论》:“彼痛风者,大率因血受热,已自沸腾,其后或涉冷水,或立湿地,或扇取凉,或卧当风,寒凉外搏,热血得寒,汗浊凝涩,所以作痛,夜则痛甚,行于阴也。”
《医学准绳六要》:“痛风,即《黄帝内经素问》痛痹……古云三气合而为痹。今人多内伤,气血亏损,湿痰阴火,流滞经络,或在四肢,或客腰背,痛不可当,一名白虎历节风是也。”
《张氏医通·痛风》:“痛风一证,《黄帝内经灵枢》谓之贼风,《黄帝内经素问》谓之痹,《金匮要略方论》名曰历节,后世更名白虎历节。多因风寒湿气,乘虚袭于经络,气血凝滞所致。”
《太平圣惠方·卷二十二》:“夫白虎风病者,是风寒暑湿之毒,因虚所起,将摄失理,受此风邪,经脉结滞,血气不行,畜于骨节之间,或在四肢,肉色不变,其疾昼静而夜发,即彻骨髓酸疼,其痛如虎之啮,故名曰白虎风病也。”
《圣济总录·卷十》:“历节风者,由血气衰弱,为风寒所侵,血气凝涩,不得流通关节,诸筋无以滋养,真邪相薄,所历之节,悉皆疼痛,故为历节风也。痛甚则使人短气汗出,肢节不可屈伸。”
《诸病源候论·风病诸候》:“历节风之状,短气自汗出,历节疼痛不可忍,屈伸不得是也。”
《医略六书·痛风》:“轻则骨节疼痛,走注四肢,难以转侧,肢节或红或肿;甚则遍体瘰块,或肿如匏,或痛如掣,昼静夜剧。”
《丹溪心法》:“痛风,四肢百节走痛是也。他方谓之白虎历节风证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