儿童多动症——小儿系列(十二)
儿童多动症是一组症状,主要表现为注意力不易集中,注意短暂,活动过多,情绪易冲动。儿童发病率为3%~7%,男女比例在4:1以上,早产儿童患此病较多。本文从中医的角度探讨儿童多动症的病因病机及辨证治疗。
一、症状
儿童多动症的主要症状及其对应的中医术语:
- 烦躁不安、坐卧不安——活动过度,常手或脚动个不停或在坐位上不停扭动(年长儿或少年仅限于主观感到烦躁不安),乱跑乱跳、爬上爬下,要其静坐时难以安静地坐,难以安静地玩;
- 恍惚、神思不定——注意力不集中,容易受外界刺激而分散注意力,在听课、作业或游戏中难以保持注意力集中,难于按别人的指示去做事(不是由于违抗行为或未能理解所致),常一件事未做完又换另一件事,别人与其说话时常似听非听,东张西望或走神开小差;
- 急躁——无耐心、做事急匆匆,游戏或集体活动中不能耐心地排队等待轮换上场,常常别人问话未完即抢着回答,常打断或干扰别人的活动如其他儿童的游戏;
儿童多动症的或有症状及其对应的中医术语:
- 烦躁多言——经常话多;
- 易怒——易激动好与人争吵,情绪不稳冲动任性,会无故叫喊;
- 健忘——丢三落四如常丢失在学校或家中学习和活动要用的物品(如玩具,铅笔,书和作业本);
- 神不守舍、神思涣散——粗心大意如常把“b”写成“d”或把“6”写成“9”,常参与对身体有危险的活动而不考虑可能导致的后果(不是为了寻求刺激)等;
- 举止失常——撕书,把书本涂得不成样子,凡能碰的东西都要碰,喜挑逗,常与同学斗殴。
二、病因病机
- 或因孕母过食肥甘厚味、辛辣之物,或因孕母情志不畅、精神失于调养,或因孕母患热病失于调治,或因孕母错服药物,或因早产,以上皆可致小儿先天肝肾阴亏、脾胃虚弱,故而阴阳不调;
- 或因乳食哺养不节:过食生冷瓜果、肥甘厚味、辛辣坚燥之物,或暴饮暴食,或啼叫未已而急于哺乳,或断乳过早,或小儿受惊吓失调,或小儿伤病后失调,以上皆可致小儿后天脾胃亏损、肝气郁结,故而或气血亏虚、心神失养,或生痰化热、扰乱心神。
三、辨证论治
-
肝肾阴虚证:肝肾阴虚,水不涵木,肝阳上亢,神思不定、神思涣散、恍惚,烦躁多动,急躁易怒,冲动任性,哭闹毁物,难以自控,睡眠不安,遇事善忘,五心烦热,口干唇红,形体消瘦,颧红盗汗,大便干结,舌红少津,苔少,脉弦细数等症;
- 治宜:滋养肝肾,潜阳定志;
- 参考方剂:酸枣仁汤、六位地黄丸、知柏地黄丸、杞菊地黄丸、左归丸等加减;
-
心肾不交证:肾阴不足,心火偏亢,心肾不交,神思不定、神思涣散、恍惚,梦中遗尿,夜寐不安,烦躁吵闹,白天多动少静,难以自制,或见五心烦热,潮热形瘦,舌红,少苔或苔黄,脉细数等症;
- 治宜:滋肾清心,交通心肾;
- 参考方剂:黄连阿胶汤、百合知母汤、桂枝加龙骨牡蛎汤、六味地黄丸等加减;
-
心脾两虚证:心主神明,脾主思,心脾两虚,气血不足,心脑失养,神思不定、神思涣散、恍惚,多动不安却不暴躁,动作笨拙,情绪不稳,头晕健忘,思维缓慢,面色无华,神疲乏力,形体消瘦或虚胖,多梦易醒,伴自汗、盗汗,食欲不振,大便溏泻,舌淡苔白,脉细弱等症;
- 治宜:养心健脾,养血安神;
- 参考方剂:炙甘草汤、甘麦大枣汤、人参归脾丸、补中益气汤等加减;
-
脾虚肝旺证:脾气虚弱,肝气亢盛,心神不宁、神思不定,多动不安,思想不集中,意志不坚,语言冒失,兴趣多变,做事有头无尾,形体消瘦,纳呆,面色淡黄无华,舌淡,苔薄白,脉弱或弦细等症;
- 治宜:平肝健脾,安神定志;
- 参考方剂:小柴胡汤、大柴胡汤、加味逍遥丸等加减;
-
心肾不足证:心气不足,肾精亏虚,记忆力及自控能力差,多动不安,注意力不集中,遗尿,多梦,或有腰酸乏力,苔薄,脉细软等症状;
- 治宜:养心滋肾,益气安神;
- 参考方剂:炙甘草汤、六味地黄丸等加减;
-
痰火扰心证:湿热内蕴,聚湿成痰,痰火内扰,心失所主,神思不定、神思涣散、恍惚,多语哭闹,任性多动,易于激动,胸闷脘痞,喉间痰多,夜寐不安,目赤口苦,小便黄赤,大便秘结,舌质红,苔黄腻,脉滑数等症;
- 治宜:清热涤痰,安神定志。
- 参考方剂:黄连温胆汤、二陈汤、导痰汤等加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