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何自我诊断——帮助系列(二)

“问岐黄”微信小程序提供了一种基于望、闻、问、切四诊合参的中医人工智能诊断工具,普通用户通过向导式按望诊、闻诊、问诊的步骤,逐一选择自身症状,获取智能诊断报告,查看中医辨证结果、参考方剂、参考穴位、参考针灸等。

一、如何操作向导式

如何使用“问岐黄”微信小程序完成向导式的自我诊断?

1、进入小程序,点击小程序下方菜单“诊断”,进入“诊断”页面;

2、点击“自我诊断”菜单,进入自我诊断结果列表页面,用户可查看本账户及其所添加的家庭成员的自我诊断结果记录;自我诊断结果记录按时间降序排列;其中:

  • 1选择家庭成员,默认是本账户(在“我的”功能项“成员管理”中添加家庭成员),诊断及记录都是针对此成员;
  • 2选择诊断的方式为“向导式”,即按望、闻、问、切四诊分类,检查自身症状;
  • 3“开始诊断”按钮,进入针对选中成员的自我诊断向导式模式;

3、选择“向导式”,点击“开始诊断”按钮,进入自我诊断的向导式页面;其中:

  • 1【久病】可选项,表示成员是否久病未愈,可供选择的症状集合中将出现久病才有的症状,比如:久咳;
  • 2【重病】可选项,表示成员是否处于重病状态,可供选择的症状集合中将出现重病才有的症状,比如:循衣摸床;
  • 3【妊娠】可选项,当成员为成年女性时可供选择,可供选择的症状集合中将出现妊娠才有的症状,比如:胎动不安;
  • 4【产后】可选项,当成员为成年女性时可供选择,可供选择的症状集合中将出现产后才有的症状,比如:恶露不下;
  • 5【望诊】中医通过望诊所能够获取的症状集合,点击后按“望神”、“望面色”、“望舌”等分类;
  • 6【闻诊】中医通过闻诊所能够获取的症状集合,点击后按“听声音”、“嗅气味”分类;
  • 7【问诊】中医通过问诊所能够获取的症状集合,点击后按“问寒热”、“问汗”、“问头身”等分类;
  • 8【切诊】普通人忽略此项,中医通过切诊所能够获取的症状集合,点击后按“血压、心率、心律”、“脉诊”、“按诊”等分类;

4、点击“望诊”->“望形态”->“姿态”->“四肢动静”,可以看到此分类下的症状集合;其中:

  • 1点击后展现此层级的分类集合的弹出窗;
  • 2温馨提示:长按症状,查看症状的同义词/别名及解释;
  • 3查看“四肢拘挛”症状的注解:同义词/别名及解释;

5、长按“四肢拘挛”症状,查看其注解;

二、案例

用一个具体的案例来示范如何利用向导式实现中医自我诊断。某患者因感受风寒(俗称感冒)而具有以下症状:恶寒(添衣仍觉冷)、恶风(风吹更觉冷)、发烧(肌肤发热)、头痛、恶心伴有干呕、鼻塞、鼻音重(鼻鸣)、流清鼻涕、体表有汗、舌苔白。

1、进入向导式诊断页面,点击“望诊”->“望排泄物与分泌物”->“痰涎涕唾”->“涕”,点击“清涕”添加症状;

2、点击“望诊”->“望舌”->“舌苔”->“苔色”,点击“苔白”添加症状;

3、点击“闻诊”->“听声音”->“发声”,点击“鼻鸣”添加症状;

4、点击“闻诊”->“听声音”->“呕吐”,点击“干呕”添加症状;

5、点击“问诊”->“问寒热”->“问发热”,点击“发热”添加症状;

6、点击“问诊”->“问寒热”->“问寒热”,点击“恶寒”、“恶风”、“恶寒发热”添加症状,由于患者即恶寒又发热,因此“恶寒发热”符合患者的症状,须添加进症状列表;

7、点击“问诊”->“问汗”->“问身汗”,点击“有汗”、“有汗恶寒”、“有汗恶风”添加症状,由于患者即恶寒、恶风又有汗,因此“有汗恶寒”、“有汗恶风”符合患者的症状,须添加进症状列表;

8、点击“问诊”->“问头身”->“问头项部”->“问头痛”,点击“外感头痛”、“头痛”、“头痛恶风”添加症状,由于患者是感受风寒所致的头痛,属于“外感头痛”,且其即恶风又头痛,因此“头痛恶风”符合患者的症状,须添加进症状列表;

9、点击“问诊”->“问耳目鼻齿”->“问鼻齿”,点击“鼻塞”添加症状;

10、点击“问诊”->“问胸胁脘腹”->“问胃脘部”,点击“恶心”添加症状;

11、普通用户可以忽略此步骤,中医专业人士应能判断出患者的脉象为脉浮而缓,点击“切诊”->“脉诊”,点击“浮脉”、“缓脉”添加症状;

12、点击“获取报告”,支付平台费用后获取诊断报告;诊断报告中包括:

  • 【症状可能病因】对某些症状解释其可能病因;
  • 【参考病证】中医人工智能辨证结果,给出三个最可能的辨证结论,按准确性降序排列;本案例的辨证结果是准确的:“太阳病中风证”、“上焦病证表证”、“表证”;
  • 【参考方剂】中医人工智能推荐的方剂,对于普通人士必须就医诊断,对于中医专业人士可作为参考药方;本案例给出的最匹配的参考方剂是:《伤寒论》“桂枝汤”、《丹台玉案》“加味香苏饮”的合方,实际上症状轻者可以用“加味香苏饮”,症状重者可以用“桂枝汤”;如果阳虚恶寒重者,可以用推荐的“桂枝加附子汤”;
  • 【参考穴位】中医人工智能推荐的穴位,对于中医针灸、推拿类专业人士可作为参考,通过推拿、艾灸、针刺缓解症状;
  • 【参考针灸】中医人工智能推荐的针灸方法,对于中医针灸类专业人士可作为参考;