痤疮粉刺——女士系列(二)

痤疮俗称青春痘,发于颜面、胸背等处的粉刺、丘疹、脓疱、结节、囊肿等皮损。

通常中医将痤疮分为以下几类病证:

肺经风热证

症状:粉刺及红色丘疹,或有脓疱、结节、囊肿,或有痒痛,伴口渴喜饮,大便干或便秘,小便黄而少,舌质红,苔薄黄。

病因:多由肺经风热,熏蒸肌肤所致。

治法:疏风清肺。

方剂:枇杷清肺饮——枇杷叶、桑白皮(鲜者加倍)各12克,黄连、黄柏各6克、人参、生甘草各2克。

加减:伴口渴喜饮者,加生石膏(先下)15克、天花粉9克;伴便秘者,加生大黄(后下)6克;伴脓疱多者,加紫花地丁15克、白花蛇舌草15克;伴月经前加重者,加香附6克、益母草9克、当归9克。

胃肠湿热证

症状:颜面、胸背部皮肤油腻不适,大量粉刺及红色丘疹,皮疹红肿疼痛,间或有脓疱、结节、囊肿等,伴口臭、便秘便干、尿黄,舌质红,苔黄腻。

部位:多发于两颊、额头、鼻、前胸及后背,鼻头之两翼及近鼻头处较红。

病因:因过食辛辣油腻之物,脾胃湿热蕴积,侵蚀肌肤。

治法:清热除湿解毒。

方药:热偏重者:黄连解毒汤——黄连9克,黄芩6克,黄柏6克,栀子5克。湿偏重者:茵陈蒿汤——茵陈18克,大黄6克,栀子6克。

加减:伴腹胀,舌苔厚腻者,加生山楂6克、鸡内金6克、枳实(麸炒)6克;伴脓疱较多者,加白花蛇舌草15克、野菊花,金银花。

痰湿瘀滞证

症状:多病程长,暗红色皮疹,以结节、脓肿、囊肿、疤痕为主,或见窦道,经久难遇;伴胸闷腹胀、食欲减退;舌质暗红,苔黄腻。

部位:多发于两颊及额头。

病因:饮食生冷、不节或劳伤脾虚湿聚,气血瘀滞。

治法:除湿化痰,活血散结。

方药:伴有经血块、经量少、腹痛拒按者,二陈汤合桃红四物汤;伴有头痛、胸痛、烦闷、急躁、易怒者,二陈汤合血府逐瘀汤。

  • 二陈汤——法半夏10克,橘红10克,白茯苓6克,炙甘草3克。
  • 桃红四物汤——当归(酒炒)15克,白芍9克,熟地黄15克,川芎7.5克,桃仁9克,红花6克。
  • 血府逐瘀汤——当归9克,生地黄9克,桃仁12克,红花9克,枳壳6克,赤芍药6克,柴胡3克,甘草6克,桔梗4.5克,川芎4.5克,牛膝9克。

加减:伴痛经者,加益母草9克、泽兰9克;伴囊肿成脓者,加贝母6克、穿山甲3克、皂刺6克、野菊花6克;伴结节、囊肿难消者,加三棱6克、莪术6克、皂刺6克、夏枯草6克。

肝郁血瘀证:

症状:粉刺、暗红色丘疹、结节、囊肿、小脓疱及疤痕等并见;皮疹常于经期前后或抑郁发怒后加重,伴情绪不畅,口苦咽干,月经不调或经前乳房胀痛;舌暗红,或舌边尖见瘀点,苔薄白或黄。

部位:多发于两颊靠后(靠近耳及脖项),左颊偏多。

病因:情志不舒或脾虚肝郁。

治法:疏肝解郁,活血散结。

方药:伴有经血块、经量少、腹痛拒按者,加味逍遥丸合桃红四物汤;伴有头痛、胸痛、烦闷者,加味逍遥丸合血府逐瘀汤。

加减:伴经前腰腹胀痛者,加香附6克、延胡索6克;伴囊肿成脓者,加贝母6克、穿山甲3克、皂刺6克、野菊花6克;伴结节、囊肿难消者,加三棱6克、莪术6克、皂刺6克、夏枯草6克。

冲任不调证:

症状:粉刺、暗红色丘疹、结节、囊肿、小脓疱及疤痕等并见;病情与月经周期有关,可伴有月经不调、小腹胀痛或痛经,舌黯红,苔薄黄。

部位:多发于两颊。

病因:因冲任不调,肌肤疏泄功能失畅而发。

治法:调和冲任,活血散结。

方药:增损四物汤——川芎9克,当归9克,芍药9克,熟地黄9克,白术(土炒,9克,牡丹皮9克,地骨皮18克。

加减:伴经前腰腹胀痛者,加香附9克、延胡索6克;伴囊肿成脓者,加贝母6克、穿山甲3克、皂刺6克、野菊花6克;伴结节、囊肿难消者,加三棱6克、莪术6克、皂刺6克、夏枯草6克。

上热下寒证:

症状:粉刺、暗红色丘疹、结节、囊肿、小脓疱及疤痕等并见;伴有畏寒肢冷,腰膝酸冷,小便不利,或伴痛经,舌尖红,苔厚白或微黄。

部位:多发于鼻以下部位,下巴颏偏多。

病因:饮食生冷或房劳所伤,肾阳虚而虚火上炎。

治法:清上焦之热,引火归元。

方药:桂附地黄丸。

加减:伴热重者,加黄芩6克、黄连6克;伴结节、囊肿难消者,加三棱6克、莪术6克、皂刺6克、夏枯草6克。